段时间,又成了学校团支部书记。
她在共青团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县团委书记的认可,被借调到县团委工作了半年。
文革爆发后,团委书记倒台,她回到公社。
当时,公社的妇联主任遭到造反派批斗,公社新领导提议让她担任公社妇联主任。
民工团成立时,她找到兰小柱,要求参加三线建设,于是来到了9连担任指导员,离开时,公社安排公社文革造反派头头接替了她的妇联主任职务。
程桂枝拿着手令,与9连在压儿山会合。
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安排9连负责电力工程,9连连长要求于志歧协助程桂枝,并与三线厂设备机电能源筹备组取得联系。
他俩来到矿洞沟,见到了筹备组的袁国富与郑爱春。
袁国富是袁国岭的弟弟,郑爱春是袁国富的师傅。
这二人是跟着袁国岭来的。
1969年,袁国富转业后被分到保东厂,当时袁国岭虽被关进牛棚,但对厂里的人员和业务依旧了如指掌。
劳资科的同志安排袁国富跟随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郑爱春学习电工。
他们是三线建设的元老,来到八叉的第二天就开始勘察。
一周后,袁国岭带着他们前往市电业部门。
郑爱春查看市供电系统图后,提出了拉临时电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省三线建设指挥部的认可。
他们拿着批示来到仙女山东十几里外县矿山的一家企业,商议从那里拉电。
沟通完成回到三线后,正准备架杆引电时,九连找上门来。
九连接到的任务正是架线杆、拉电线。
担任向导的当地老农领着他们爬山涉水时,说起了当地的谚语:“抬头看山头,走路踩石头,吃着窝窝头,何时能到头”“坡陡石头多,牲口难过坡,人活七十几,半饱过生活”。
恶劣的环境让大家切实体会到了艰辛。
修路的民兵还能找相对平坦的地方施工,可拉线架杆的却只能选择近路,在山上崎岖陡峭的地形中艰难穿行。
于志歧他们每天忙着挖坑、抬电线和木杆,程桂枝也跟着一起干。
寒冬腊月,山上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