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卫的哨兵由三线建设人员与基建单位的保卫人员共同担任。
正在建设的三线有两个厂区,左右分布。
左边是主厂区,此刻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主厂区门口正对着的山腰下,有一块被削平的石头,上面醒目地写着红色大字:锦东。
右边的厂区,则计划建在山洞里。
李文化哼着小曲,骑着自行车,满心欢喜地朝厂区驶去。
他转过右桥,进入矿洞沟。
只见几间砖瓦房旁,停着几十辆汽车,许多司机站在路旁。
一个正在吸烟的司机大声喊道:“李师傅,早上好!”
“你更早啊,你们几点出发?”
“马上就走!”
“一路顺风!”
李文化路过运输队的区域,来到变电所的几间砖瓦房前。
变电所的电工郑爱春扯着大嗓门向他问好。
运输和能源部门作为三线建设的先头部队,工作至关重要。
李文化又往前走了一百多米,爬上一个小坡,来到洞口。
洞口值班的同志说道:“李师傅,早上好,每天您都第一个到,太积极啦!”
李文化推着车回应:“吃了吗?”
“还没呢,等换岗了再吃。”
李文化走进山洞,打开灯,换上工装,来到机台旁,开始夹活车件,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李文化是单位里人人称赞的劳模。
1950年10月,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彼时,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抚顺资本家的小作坊,跟随向北搬迁的兵工厂,奔赴北大荒的奎龙市。
奎龙市的保东机械厂,前身是东北军的小型武器修配厂。
日本侵略期间,被日伪霸占,直到1946年才重回人民手中。
当时,工厂被部队接管,作为人民军队的兵工厂,在解放战争时期生产了大量武器。
1950年10月,为顺应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军工企业紧急进行战备搬迁,李文化就在这时加入了保东机械厂。
北大荒白雪皑皑,数万名军工职工及其家属奔赴这片苦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