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明 > 第10章 终见长安(3/6)
 家里没鸡的就去找别人借,实在借不到的,也咬着牙……

    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团,掀开左一层右一层的布卷,从里面掏出两枚铜板塞到了陈婶的手里。

    寓意好事成双。

    对待这样的祝福余员外并未推辞。

    在京城打拼多年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自己生意为什么做不大的道理,一个为什么南边人做生意很厉害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宗族。

    在南边,村子很大,一个村子有很多姓氏,但他们却认为同村便是同宗,每个人都有一个很强的宗族荣誉感。

    理应抱团取暖,所以他们生意越来越强。

    余员外知道自己会老,也知道自己会死。

    为了让余令和闷闷在自己死后能够活的更舒服一些,那就必须接受大家的好意。

    接受了众人的好意,也就代表着余令若是考出去了,一定会回馈众人的好意。

    乡亲们能活得更好,余令和闷闷若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没有人帮忙。

    如此,契约就成了,

    在今后,余令手底下也有知根知底的人可用,而乡亲们则可以靠着余令的身份和地位往上攀爬。

    余令走出去,乡亲们自然也能走出去。

    虽然都是在地里刨食吃的穷苦汉子。

    但戏文不是说了么,汉高祖就靠一个沛县的人才就撑起整个大汉江山。

    余员外不敢想余令今后会活出个什么样子。

    但如果这次童考高中,那在屯子里也是唯一一个读书识字之人。

    不说别的,有个红白喜事啥的余令去了也得坐高位。

    那也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也能和衙门的官员说上话。

    余员外不信余令不中。

    余令还小,有多次试错的机会。

    王秀才都快四十了,考了那么多次都没考上,不也在努力的去念书,努力的去参加考试么?

    拜完祖宗,在老爹的带领下余令开始拜谢乡亲。

    此时此刻余令终于明白,明白为什么在后世一个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全村要锣鼓喧天的庆祝了。

    “谢谢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