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同的出身、经历和性格,采用不同写法,有的通过写出身,预示其思想根源,有的通过写外貌,有的用对话或自白,有的选用别人的议论,使形象更为鲜明。
但总的都是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羽羽如生。所以《史记》既是史学名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曾肯定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的《离骚》。”
《史记》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和运用语言方面,对唐朝传奇和明、清志怪小说,以及某些人物传记有很大的影响。
它所记叙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些就成为后来戏剧、小说的题材。它的艺术手法,特别是简洁明练、平易生动的语言,为韩愈以下历代散文大家所学习,用来反对繁缛、艰涩、古奥的文风,成为一面旗帜。
总之,《史记》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着作,同时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着作。《史记》的传记文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发生的影响也是很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后来小说创作所发生影响。
另一方面也必须指出:《史记》从帝王为中心的历史观出发,美化了封建帝王将相,把他们的成败兴衰、“文治武功”,看作历史。
这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对历史的偏见,是唯心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应该对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有所认识。
另外,全书一百三十篇内,中间有十篇是有目无文的。今本《史记》,有些残缺部分是西汉末年禇少孙所补写的。
作者小传: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又是杰出的文学家。
父亲司马谈,熟悉天文历算历史掌故,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迁十岁(公元前136年)时,开始学习古文,能诵读古书。
后来还跟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孙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学问益进。二十岁(公元前126年),他开始到祖国各地长途漫游,历经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也到过浙江会稽,搜集历史遗闻,了解民情风俗。
壮游归来,当了郎中,“掌守门户,出充车骑”,职位虽低,但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