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钽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释义: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第一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于批评秦国的过失,指出它灭亡的原因。
作者意在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政,以免重蹈覆辙,实际上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但在这篇文章里,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对人民施行暴政,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过秦论》开中国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这一篇以绝大部分的篇幅,极力来渲染秦国的强盛,正是为了和秦国的迅速崩溃作鲜明的对比,写得象辞赋一样铺张,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
强大无敌的秦国竟被一群“斩木为兵”的农民一举推翻,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这是推行暴政,不施仁政的结果,深刻地寄寓了他对暴政的严厉批判。
通篇用渲染比衬的手法,用排偶的句子层层写来,气势豪迈,语言生动,和反复的说理相结合,因而格外显得言辞激切,感情强烈,富有艺术的表现力量,遂成为贾谊散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