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释义:
本文是公元前237年,李斯在秦国做客卿时,给秦王的一个奏章。
那时韩国曾派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工,帮助秦国修筑了灌溉渠,这对秦国的农业虽然有利,但它不利于秦国进兵韩国。
秦的宗室大臣就趁机向秦王上书,污蔑客卿是为本国利益着想,来秦国做间谍的,“请一切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申述他的政治主张。
文章歌颂了客卿的历史功绩,提出对客卿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排斥,应广泛吸收人才为秦国效劳,并说明逐客以后将要产生的祸害。
文章最显着的特点,是列举很多比喻,说明不应“非秦者去”,而正面的话只有寥寥几句。它指出逐客非所“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很能打动秦王。所以秦王就收回原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文章既以鲜明的比喻,形象生动,复用排比的句式,音节铿锵,议论透辟,辞藻瑰丽,是一篇有文学特征的政论散文。它和汉初的辞赋发展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