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65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3(2/4)
,所以取代夏王而接受了九州。

    文王借鉴殷纣的教训,拿定主意谨慎治理国家,能重用吕望而身不离正道,所以取代殷王而接受了九州。

    远方的属地都进贡珍贵的宝物,眼见美色,耳听美声,口食美味,身居美宫,名受美号(美名传扬),生时天下歌颂,死后四海哭泣,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兴盛)。

    《诗经》上说:“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不见于《诗经》,是逸诗。)这是多好的福气啊。

    过去人臣之蔽者,有唐鞅、奚齐。唐鞅蔽于贪权而将载子逐出宋国(逃往齐国),奚齐蔽于贪国而陷害申生,唐鞅在宋国被杀,奚齐在晋国被杀。

    驱逐贤相而加罪于兄长,本身就是罪人,然而却不自知,这是因闭塞造成的祸害。从古至今,因贪欲背叛争权而不被危辱死亡的人,是没有的。

    鲍叔、宁戚、隰朋仁智且不蔽,因此能扶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相齐平。召公、吕望仁智且不蔽,因此扶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相齐平。

    古书上说:“知贤称之为明,辅贤称之为能。不断努力,其福必长。” 这称之为不蔽而得到的福禄。

    昔日(来往于各国)的游士说客中的蔽者,即是扰乱国家之人。墨子蔽于只重视实用,而轻视礼乐等文饰;宋子蔽于只重欲想,而轻实得;慎子蔽于只重视法治,而否定贤能的作用;申子蔽于只注重凭借权势驾驭臣民,而不注重发挥才智的作用;惠子蔽于善于言辞善辩,而脱离实际;庄子蔽于只知顺应自然,而轻视人的作用。

    因此,如果单从实用的观点去解释事物,那么道(理)就成为追求功利了;如果单从欲望出发去看待事物,那么道就成为满足欲望了;如果单重视法理,那么道就成为法规条例了;如果单重视权势,那么道就成为任所欲为了;如果单重视辞辩,那么道就成为巧言辩说、空谈理论了;如果单重视自然(天)的作用,那么道就成为听天由命、纯任自然了。

    以上几种看法(思想),都仅仅是道的一部分(方面),正确的道理应该既体现客观规律又适应具体事物的(无穷)变化,一个方面的见解不足以总括全面。只有片面知识的人,只知晓道的一个方面,而没有全面的认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