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64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2(3/4)
。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夫何以知!

    曰: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其极!睾睾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

    ——《荀子》

    释义:

    《解蔽》是一篇先秦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论文。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战国末期。

    他认为当时各种不正确的,和不全面的学说的认识根源,都是“蔽于一曲”,“暗于大理”,即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性。

    提出要全面地观察问题,这是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在《解蔽》篇中,荀子阐明了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