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散文(19)
9、《荀子》
荀子的主要着作:
1)《劝学》—2
译文(参考):
君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出于水,而寒于水。木匠用墨线来取直,用圆规来取圆,用火熨木使之弯曲为车轮,是(用人力把它)弯曲而成的,即使(经风吹日晒)枯干了,可是不会再挺直。(比喻人的思想认识,经过学习和锻炼,是可以得到改造和提高的。)
木材照墨线砍削就能平直,刀剑拿到磨石上去磨砺就能锋利,君子广博努力地学习,而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聪明而行为不会出现过失。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进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虚心听取古代贤明君主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有多广博。
干、越地区和夷、貉地区的婴儿,出生时的哭声一样,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一样了,这是教育的结果。
《诗经》里说:“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想着贪图安逸,要安心地做好本份的事情,喜欢(实行)正直的行为,神察觉了,就会赐给你们多多的幸福。”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受到圣贤之道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就会使内在的气质发生很大的变化,幸福就会大大超过于祸患(困苦)。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想,但不如学习一会儿的收获大。我曾经尝试踮起脚尖远望,但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很远处的人却能看见你在招手。顺风呼叫,声音并不很大,却听得很清楚。
乘坐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行至千里。坐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并非原本就有良好(特异)的素质,而是他后天善于学习(知识和技能)获得的。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鹪鹩,用羽毛筑巢,并编成发辫,系在芦苇的穗上。风把苇穗吹断,卵破仔死。不是因为鸟巢不完好,而是因为所系的地方不对。
西方有一种木,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之上,面临百仞(丈)之深渊。树木的茎并非自己能长高,是因为它直立的缘故。
蓬草生长在麻中间,不扶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