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同“辨”。
这两句意思说:秋天水涨,水面加宽,隔水远看,两岸的牛或马都分辨不清。
5、焉:语气词。 于是焉:即“于是乎”的意思。 河伯:河神,相传姓冯(pg凭音),名夷。 欣然:高兴的样子。
6、东面:脸朝东。
7、端:尽头。
8、旋:调转。
9、望洋:仰视的样子。 成语“望洋兴叹”本此。 若:海神名。
10、野语:俗语。
11、道:道理。 百:泛指事物之多。 若:象,比得上。 莫己若:为“莫若己”的倒装,意思是没有能够比得上自己。
这两句意思说:听到过一百样道理,就自以为知道得很多,觉得谁也不如自己。
12、少(shao少年的少音):作及物动词用,有“嫌少”的意思。 仲尼之闻:孔子所知道的学问。 轻:轻视。 伯夷:商末周初人,孤竹君的长子,和弟弟叔齐互相让国。周灭商,兄弟同隐居于首阳山,以耻食周粟而饿死。伯夷之义:即指饿死于首阳山之事。
这两句意思说:我起初听说孔子的学问最博,伯夷的义气最高,但是却有人瞧不起他们。
13、睹:看见。 穷:尽,这里是“尽头”的意思。
14、殆:危险。 这句说:(假如)我不是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很危险了。意思是自己如永远自高自大下去,是很可怕的。
15、长:长久。 见笑:被笑。 大方之家:指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 成语有“贻笑大方”。(这里大方,指有某种专长的人。)
3)《痀偻承蜩》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