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散文(12)
5、《庄子》
庄子的主要着作:
2)百川灌河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
释义:
本文节录自《秋水》篇。写黄河秋天水涨时的空旷弥漫,河伯顺流入海,望见海水浩渺无际,领悟到自己的见闻狭隘,慨叹宇宙间的“道”是难穷的,仲尼的知识很有限,伯夷之义也不足道。
作者用河伯望见海水时的惊叹,说明人在无边广阔的宇宙中所知的有限,骄傲自满是没有根据的。
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于儒家传统观点的怀疑和否定,包含了哲理,又有很深厚的抒情意味。
译文(参考):
秋水按季节来到,百川涨满黄河;水流非常大,水面加宽,隔水远看,两岸的牛或马都分辨不清了。
于是乎河神欣然(高兴)自喜,天下之美尽在眼前;顺流东行,直到大海;向东望去,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乎河神掉转头,望?向海神仰面感叹道(望洋兴叹):“俗语说:’听到过一百样道理,就自以为知道得很多,觉得谁也不如自己了’,是在说我自己。
我起初听说孔子的学问最博,伯夷的义气最高,但是却有人瞧不起他们,我不相信;而今我才知道孔子的学问也难穷尽,自己若永远自高自大下去,是很可怕的。——会长久地被“贻笑大方”(被有很高道德修养人耻笑)。
注释:
1、时:以时,按季节。
2、灌:聚,涨满的意思。 河:黄河。
3、泾:直流的水波。
这句说:水流非常大。
4、涘(si似音):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