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君子就可以不战而胜,如果去战斗,必然取得胜利。
注释:
1、“天时”、“地利”、“人和”,孟子用这三个词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人和”主要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地利”指有利的地理条件。此外,还有时令、气候,乃至相对的政治形势等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的变化,古人往往认为非人力所能及,或以不同程度的迷信观点来理解,笼统地称为“天时”。
2、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
3、郭:外城。
4、环:围。
5、池:护城河。
6、兵:指兵器。革:指甲衣(古代作战时士兵用以保护身体的衣服)。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7、委:放弃。去:离开。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8、域:界限。这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这里是说,不让人民离开。
9、谿:同“溪”。这句说: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10、这句说:建立威信于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1、至:极点。
12、畔:同“叛”。
13、顺:归顺,服从。
14、有不战:意即有不战之时。
这两句说:所以君子之道,贵在(不当战则)不战,如其当战,战必能胜。
孟子的主要着作:
3)《鱼,我所欲也》
原文: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