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第三者所乘的道理。
鹬蚌相持是着名的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和“渔利”这个词,都是从这里来的。
译文(参考):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策士)为燕国对赵惠王说:“今日我来时经过易水河,见到蚌刚出来晒太阳,鹬就啄它的肉吃,蚌马上把殻合起来,箝住了鹬的嘴(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蚌就死了。’
蚌也对鹬说:’我夹着你,今天你出不去,明天你也出不去,你鹬就死了。’
两者谁也不肯放掉谁,捕鱼者见到把两者一起都捉走了。
现今赵将伐燕,如果燕、赵两国久久相持不下,民众疲劳时,恐怕强大的秦国会象那个渔夫一样得利。因此愿赵王深思熟虑!”
赵惠王说:“好的”。便停止了攻打燕国。
注释:
1、且:将。
2、惠王:即赵惠文王。
3、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
4、曝(pu铺音):本字“暴”,晒。
5、鹬(yu域音):水鸟名,长喙灰背,栖田泽间,喜食小鱼。
6、喙(hui诲音):咀,指鸟兽的咀。
7、即有死蚌:即“蚌将为脯”。
8、舍:同“舍”,舍弃,放掉。
9、禽:通“擒”。
10、久相支:久久相持不下。
11、獘(bi必音):“弊”的异体字,疲劳。作动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