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5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2(2/3)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上篇

    释义:

    这篇文章记叙了周朝着名的暴君周厉王,压制批评不听劝谏,最后被人民放逐的事情。

    着重借召公的话,阐明了治理国家必须注意人民利益,重视人民意见的道理。

    这种具有民主性因素的思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值得称道的部分。

    文章重点是记言,文辞朴素简练。在说理中运用形象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例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又历举古代帝王听言求治的方法作证明,诚恳而有说服力。

    全文写事实经过虽然简略,但很清楚,提到厉王的笔墨很少,而厉王昏暴的面目已暴露无遗。

    译文(参考):

    标题:召穆公劝谏周厉王怎样平息人民的反对意见

    周厉王暴虐,老百姓反对(诽谤)他。召穆公告诉厉王:“老百姓受不了王的虐政了!”

    厉王发怒,让卫巫(专业巫师)去监视诽谤他的人民。只要卫巫把诽谤厉王的人报告给厉王,厉王就把他杀死。

    人民敢怒而不敢言,在路上相遇,只用眼睛相互看看(心里怨怒,互相会意,不敢说话)。

    厉王高兴,对召公说:“我能消除谤言,老百姓终于不敢乱讲话(发表反对意见)了。”

    召公说:“厉王的这种高压手段,只能堵住人民的口,并没有使谤言(反对意见)消除。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塞人民发表言论的自由,超过于堵塞川流),用堤障川(用堤坝挡住川流),水易壅塞,一旦因壅塞而溃决泛滥,结果必然会伤害许多人。对待人民的言论也是这样的。

    因此,治水的人应排除障碍,疏导水流,使之通畅(而不应堵流),对人民应开导,使之畅所欲言(尽言)。

    天子听政(执政),应让公卿(三公九卿)直至列士(上士、中士、下士各级官员)进献讽谏的诗;盲乐官进献(反映民意的)乐曲;史官进献史籍(让国王了解古代政事,作为借鉴);少师(位次于太师的乐官)进箴言于王(用来规谏国王的得失)。

    请盲乐师吟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