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曾引用《左传》这篇文章,并加以分析。
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左传》据说是根据《春秋》叙述当时史实的。《春秋》是鲁国的史记。
两书记每年的事,都是先写出这一年是鲁国哪一个国君在位的第几年;并且称鲁国为“我”,称鲁国国君只用一个“公”字。例如下句“公将战”的“公”,就是指的鲁庄公。
2、伐:攻伐,讨伐。我,指鲁国。
3、曹刿(gui贵音):有的书上说,曹刿就是《史记刺客列传》中劫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的曹沫。
4、其:这里指曹刿。肉食者,吃肉的人,指那些有权位的人。间,参与。焉,表示疑问语气。下文“惧有伏焉”的“焉”表示陈述语气,和这里的“焉”有区别。
这两句说,有权位的人自会计划,(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
5、鄙:鄙陋,眼光短浅。
6、乃:副词,于是。
7、何:疑问代词,什么。以,介词,用。文言里疑问句以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条件作战呢?
8、衣食所安:衣食这些来养生的东西。安,“养”的意思,前面加助词“所”,构成“所安”这样一个具有名词性质的词组,在句中充当动词“专”的主语。
专,专有,独享。必以分人,一定拿这些东西分给别人。
文言里,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省略,如果补充起来,一般可用代词“之”。这里的“以”就是介词,省略了“之”。
这里的“分人”,中间就是省去了介词“于”。所以“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
对介词“于”的省略应该特别注意,如果认为“分”是他动词,“人”是“分”的宾语,那就讲不通了。
9、这句意思说:受惠的不过是近臣,这是小恩惠,未能普及众人。
10、这句说:人民不会跟你去作战的。
11、牺牲玉帛:都是祭神的东西。牺牲,指祭神的牛、羊、豕(shi始音)之类。帛(bo薄音),币。又,丝织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