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2章 重组铁锚(1/2)
    同治二年惊蛰,上海法租界的雾霭里飘着刺鼻的硝石味。小顺混在漕帮挑夫里,竹扁担压着的「寿材」随步伐轻晃,箱底铁锚堂的「竹芯验磁器」硌着掌心——三年前,正是这样的木箱载着王五的遗骨从北京南下。那年咸丰帝刚驾崩,算学正心局推行「算具正字令」,强令匠人在算筹刻「正」字微雕,取代此前繁琐的「皇恩」大字。这原本是王五在咸丰朝提出的改良方案,却被算学正心局监正剽窃功劳,反诬他「私通乱党」,最终被迫告老还乡。

    「王五师傅当年在算学正心局,用显微镜把『正』字刻在竹节上,」漕帮老幺压低声音,「那字比蚊子腿还细,三百匠人跟着他磨了三个月刻刀。谁知监正把功劳全揽了去,还说『正字』乃圣上御赐纹样。」小顺摸向怀里的竹筹,那是王五临终前塞给他的,断口处还留着刻刀崩裂的痕迹——当年王五正是用这根竹筹刻下第一枚「正」字微雕,如今却成了他被构陷的「罪证」。

    漕帮老幺递来浸透江水的算理布片,经纬间暗红纹路比去年深了三分。小顺对着天光细看,「火德」暗纹旁的竹节刻痕正是他上月托人转给太平军的「硝磁配比修正表」。三年前铁锚堂重组时,小顺曾在王五墓前立誓:「不再让算筹刻他人纹样,只留匠人指尖的温度。」如今看着布纹里的抗磁砂颗粒,他忽然想起王五说过的话:「算筹刻『正字』是为了便民,不是为了皇权。」

    远处淮军蒸汽炮船鸣笛而过,英国工程师在甲板调试差分机。李鸿章站在船舷摩挲怀表,表盖内嵌的半支竹筹泛着幽蓝荧光——那是苏南战场拾得的故人旧物,竹节处隐约可见未磨平的「忍」字微雕。四年前,算学正心局借「正字令」清洗异己,三百匠人被指「刻纹不恭」,算筹被熔铸为「正字铜牌」,唯有小顺带着残部逃入漕帮。此刻黄浦江面穿梭的漕船,每艘船头都藏着铁锚堂的「铁」字暗记,与当年被禁的「正」字微雕遥相呼应。

    紫禁城的玉兰刚抽新芽,慈禧的琉璃算筹链上多了枚刻着「沪」字的珠子。双喜跪呈的密报提及黄浦江的异常磁信号,慈禧淡淡吩咐「让戈登全权督办」,翡翠镯子下的朱砂痕随袖口晃动——那是当年批复算学正心局推行「正字令」的朱批留下的印记。她深知铁锚堂为何痛恨「正字」:王五的微雕技术本可成为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