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79章 发展贸易(1/2)
    苏门答腊的骄阳炙烤着“安澜号”的甲板,陈阿福的算尺敲在新到的《南洋香料贸易图》上,苏门答腊东岸的“巨港”用朱砂圈得通红——这里年产胡椒占南洋三成,却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馆垄断。李应麟的望远镜扫过港口林立的英国商船,对身旁的陈德发说:“红毛人用鸦片换胡椒,秤杆上的猫腻比海面上的浪还深。”

    巨港的华人胡椒商栈里,侨领林朝栋捧着染血的账本跪在甲板:“英国大班强压胡椒价,”他的袖口露出被鞭打的伤痕,“说我们的胡椒湿度超标,上个月三艘侨船货物全被充公。”陈阿福接过账本,算珠在“胡椒湿度换算表”上跳动:“他们用荷兰天平称重,却按英国的干燥标准——”他的算尺敲在《清国商税则例》上,“咱们就用他们的规矩,算清每一粒胡椒的账。”

    北洋水师的测绘船悄然抵近巨港,算生们用改良的“牵星术”配合青铜罗盘,将港口水深、暗礁分布刻在防水算筹上。李应麟望着英国商馆前飘扬的米字旗,对鄂勒哲图低语:“英国舰队主力在印度,此处仅三艘武装商船——传令‘聚源号’伪装成波斯商船,用算珠纹铜秤替侨商验货。”

    巨港码头的英国验货房内,陈阿福穿着波斯商人服饰,看着英国大班用铜制天平称量胡椒。“每袋少二两,”大班的羽毛笔在罚单上划过,“按东印度公司条例,充公。”陈阿福微笑着捧出一套算珠纹铜秤:“敝商的胡椒按贵国‘伦敦公秤’重验,”他亲手拨弄算珠,“湿度一成二,标准以内,且每袋多三两——”算珠碰撞声中,围观的侨商们发出低呼,“贵公司的秤,怕是该见见光了。”

    是夜,“聚源号”的陆战队借潮汐登陆,陈德发带领侨胞向导摸进英国胡椒仓库。水兵们用浸过桐油的绳索无声撬锁,用算珠纹量器重新称量库存——正如陈阿福所料,英商将“伦敦磅”偷换为“本地磅”,每百斤少算五斤。“把每袋差额刻在椰壳上,”李应麟下令,“明天让巨港苏丹看看,红毛人的‘公平’藏在哪个秤盘里。”

    巨港王宫的沉香烟雾中,苏丹马哈茂德盯着中英胡椒贸易对比竹简,算珠模型在金箔桌面上排出清晰的差价链:“英国商馆抽成四成,”陈阿福的算尺划过“清国侨商分利”条款,“而我们愿按贵国传统‘三七分’,且每笔交易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