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72章 扣关日本(2/2)
“朝贡数据条款”:“硫磺纯度须达九成五,”他盯着日本代表颤抖的笔尖,“每批次由清国算生现场核验——就用贵国送来的荷兰天平,按我朝《五金数据则例》称重。”穆尔察·阿哈同步用汉文记录条约,笔尖在宣纸上力透纸背。

    当第一艘载着硫磺的日本帆船驶入北洋舰队的护航阵,陈阿福正在“开源号”的锅炉房调试新到的日本铜料:“佐渡岛的红铜,”他对王长贵说,“含铅量比云南铜高两成,需按《五金冶锻数据手册》调整火候。”算珠在“铜料配比换算表”上跳动,蒸汽管道的轰鸣与日本船夫的号子,在东海的暮色中形成奇异的和鸣。

    长崎港的码头上,村山正晴望着渐渐远去的北洋舰队,忽然发现每艘战船的水线处,都刻着微小的算珠纹——那是清国匠人用来测算吃水深度的标记。他想起荷兰人说的“数据即武力”,此刻终于明白,清国的朝贡,不是天朝上国的虚文,而是用算珠和齿轮织就的实利之网。

    三个月后,清国在长崎设立“海东数据监测站”,算生们每日记录日本的硫磺产量、铜料开采数据,这些数字通过蒸汽信船传回天津,成为《海东朝贡平衡表》的鲜活注脚。鄂勒哲图在给嘉庆帝的密折中写道:“日本国虽遵朝贡,然和兰学盛行,其工匠暗测绘我舰数据——建议在对马岛增派‘算珠纹’侦察艇,以数据之网,防微杜渐。”

    东海的浪花依旧拍打着“算珠纹”船锚,北洋舰队的汽笛声中,工匠们用汉文记录着每一次潮起潮落。曾经的双语对照页早已统一为汉字注疏,就像蒸汽战船取代了传统帆船——数据治世的经纬,正随着舰队的航迹,在瀛洲之畔织就新的朝贡图景,而日本列岛,终究在算珠与齿轮的逼迫下,不得不纳入这张精密的实利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