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68章 平定张格尔(2/3)
探马的惊报:“清军粮队走了和田河故道,那里的沙梁虽陡,却没有咱们埋的流沙陷阱!”他展开偷来的《南疆屯垦数据图》,却发现关键节点都盖着数据房的“实时修正印”,原本标注“不可通行”的沙道,不知何时被改成了“需清晨通过”——原来新军算学兵根据“昼夜温差导致沙质硬化时间”,悄悄调整了行军时刻。“追!”玉素普的马刀劈落胡杨枝桠,却在进入沙梁时陷入困境:正午的流沙在高温下软化,马蹄深陷的瞬间,沙丘后突然杀出两队轻骑,正是杨遇春按“沙梁伏击数据模型”预设的伏兵。算学兵们早就算出,叛军追击时的“人马缺水临界点”在正午三刻,此刻正用“水源-行军时间公式”锁定了敌人的疲惫节点。

    暮色漫进中军帐时,李慎之捧着《粮草利用率对比表》请功:“今日损耗率降至百分之二十一,较昨日骤降百分之十六,”他指着表上的“运输路线修正系数”,“算学兵用‘沙丘高度-驼队速度’公式,让每队节省出的水量,足够多支撑两日行军。”杨遇春望着表上的“40利用率提升”红章,忽然想起五年前在漠北,嘉庆帝亲授的“数据即粮草”的训示。是夜,当叛军试图突袭“沙井子屯区”,迎接他们的却是算学兵提前布设的“预警数据桩”:每十步一根刻有“沙层松动度”的木桩,稍有踩踏便会触发连环响铃。杨遇春站在屯区高处,望着数据图上闪烁的“敌情预警点”,忽然对身边的算学兵笑道:“当年岳钟琪平青海,靠的是‘兵贵神速’,咱们如今靠的,是‘数贵精准’——数据房的算筹,可比当年的令箭更灵验。”

    千里外的紫禁城,嘉庆帝翻阅着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南疆数据战报》,见“粮草利用率”一栏从“百分之六十”跃升至“百分之百”,手指轻轻划过“算学兵配置率”的批注。案头《皇舆全览图·数据版》的南疆板块,代表粮草补给的绿线正像毛细血管般渗入叛军腹地,那些用算筹标出的“屯垦节点”,终将在数据的灌溉下,成为平定叛乱的根基。“传旨,”他提笔在战报上批注,“新军算学兵可佩‘数据先锋’腰牌,”目光扫过“运输损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清的兵马,不是靠天吃饭,而是靠数据房的算筹,一斗一升算出来的——”忽然轻笑,“张格尔若懂‘人粮比’的生死线,便该明白,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