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68章 平定张格尔(1/3)
    六月初十的塔里木河泛着浑浊的浪花,岸边胡杨林的阴影在沙地上投下斑驳光斑,新军主将杨遇春的马靴碾碎一块盐碱结壳,目光落在手中《南疆屯垦数据图》的“沙井子屯区”红圈上——那里标着“粮产可供三千人三月”,却因张格尔叛军袭扰,运输损耗率已飙升至百分之三十七。

    “大人,算学兵已算出最新补给方案。”随军数据官李慎之展开半人高的羊皮卷,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算筹符号标出“驻军点”“粮秣库”“输水渠”,“按‘粮产-驻军-运输损耗’公式,”他用算筹敲了敲“阿克苏至叶尔羌”的驼队路线,“若绕行和田河故道,虽多走八十里,但沙质路面可将骆驼载重损耗从百分之十五压至百分之八。”

    杨遇春的手指划过图上的“绿洲承载力曲线”,见“人粮比”临界值在“一点二斗\/日”处标着血红色三角——这是数据房根据乾隆朝平准经验测算的生死线。远处传来驼铃声,二十名算学兵正围坐在胡杨树下,用青铜算盘推演“每日人均耗粮与气温关联公式”,算珠碰撞声混着蝉鸣,竟比军号更让他安心。

    “传我的令,”他抽出令箭指向“沙井子屯区”,“每百人配算学兵一名,携带《屯垦数据速算表》随队,”目光扫过算学兵腰间的牛皮袋,里面装着数据房特制的“损耗换算筹”,“明日卯初前,必须按新公式完成粮草分装——叛军以为断我粮道便可困死新军,却不知咱们的粮草,早在数据图上生了根。”

    叶尔羌河畔的临时粮库内,算学兵王顺昌盯着堆成小山的糜子,手中的《粮秣湿度换算表》被汗水洇湿边角。“今日空气湿度百分之二十三,”他用算筹敲了敲陶制湿度计,“糜子含水量超过百分之十二的部分,每百斤需多算三斤损耗——”转头对粮官喝道,“把‘莎车仓’的糜子挪到通风处,那里的‘湿度-霉变曲线’还在安全区。”当叛军斥候潜至粮库五里外,望见的却是诡异的场景:新军驼队并非沿直线行进,而是在沙丘间走出“之”字形,每队间隔恰好符合《沙漠行军数据规范》的“风沙规避距离”。更让他们心惊的是,每匹骆驼的鞍鞯上都挂着刻有算筹的木牌,牌面“载重八十二斤”的标记,竟与数据图上的“最优负载量”丝毫不差。

    张格尔的副将玉素普在绿洲埋伏三日,却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