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65章 朝鲜朝贡(2/2)
如何用‘节气-农事数据模型’推算直隶麦收——”他忽然从袖中取出半幅素绢,上面是朝鲜使团去年在山海关记录的“清国商队货单”,“贵国商人在义州用‘人参换布’,却不知数据房早就算出,每斤人参的‘民生等值系数’,恰等于七匹松江棉布。”

    暮色漫进后堂时,金允植的《朝鲜八道民生热力图》已填至庆尚道,“两班隐田率”一栏用淡红笔标出百分之十九——这是陈杰用“耕牛\/田亩比”反推的结果。窗外传来打更声,他摸着腰间新赐的数据房玉牌,牌面“汉学镜鉴”四字下,暗刻着朝鲜八道的轮廓与算筹纹路,恍若清国将治理的智慧,化作了能跨越鸭绿江的数字密码。

    五日后的朝阳门码头,金允植的官船上堆满木箱,除了《治世镜鉴·数据分类法》正本,还有数据房特制的“便携式算筹箱”与“光谱测绘仪”。嘉庆帝亲赐的《朝鲜八道民生热力图》底本用明黄缎子裹着,绢首“东亚数据共治”的玉玺印泥尚未全干。

    “贵国若绘成热力图,”嘉庆帝望着船舷边拍打的浪花,忽然从袖中取出《清韩数据互认条约》草本,“朕便在凤凰城设‘数据交换站’,每月互通‘粮价、赋税、民生安全度’数据——”他望向远处帆影,嘴角微扬,“届时,鸭绿江上的每担货物、每寸土地,都该在数据图上有自己的位置。”

    船启航时,金允植翻开《治世镜鉴》新学的“数据分类十二则”,见第一则写着“凡治民,先算其产,再计其需,终衡其力”,忽然想起在数据房看见的《皇舆全览图·数据版》,大清的每座山、每条河都标着“水土承载力”“民生关联度”,如今朝鲜的八道山河,也将在这些数字里,寻到久治之道。

    月升时分,官船驶过通州塔,金允植见岸上数据房的灯笼连成光链,宛如一串会发光的算筹,沿着运河向江南延伸。他知道,当朝鲜的吏胥开始用算筹丈量民生,用热力图规划赋税,那个在典籍中流传千年的“汉学”,正以数字为舟,渡海东来。而清国的数据治理之光,终将照亮整个东亚,让“民生安全”的光谱,在汉字与谚文的算筹间,织就永不褪色的治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