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收入的百分之十五。
巴哈杜尔的额角沁出细汗,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扎什伦布寺见过的数据房官员,那些人腰间挂着刻有算筹的玉牌,手中永远捧着绘满曲线的羊皮卷——原来清国的“边贸”从来不是讨价还价,而是用数字织就的天罗地网。当他的目光落在数据图角落的“清军驻藏兵力分布热力图”时,终于明白为何边界上看不见一兵一卒,却处处透着令人窒息的威慑。
“贵国若接受罚金,”和宁递过新制的《数据互认文书》,首页钤着驻藏大臣与数据房的双重关防,“今后互市须按图中‘银钱-货物对应表’直报,数据房每月派算学吏核验——”他忽然指向图上新增的“黄金兑换点”,“若如实呈报,我朝可开放江孜牧场的优等马种交易,用贵国黄金兑换茶叶的比例,也可从去年的百分之七提至百分之十。”
毡窗外传来耗牛的低哞,巴哈杜尔盯着“黄金兑换比例”的曲线,终于发现数据房在茶马古道上设下的暗桩:当廓尔喀沉迷于银币投机时,清国早已用茶叶和黄金,在数据图上钉死了边贸的咽喉。他颤抖着接过狼毫,在《数据互认文书》上按下指印,墨迹恰好落在“误差超百分之五则启动三倍罚金”的朱线下。
是夜,和宁在驻藏大臣衙门铺开快马送来的京报,见嘉庆帝朱批“藏边数据,当如雪山之冰,容不得半分杂质”,案头铜镇纸下压着的《边疆数据防御体系图》,正将廓尔喀纳入新的监测网格。窗外飘起细雪,大昭寺的长明灯在风雪中明明灭灭,映得墙上《喜马拉雅边贸数据图》的银钱流向线,宛如一条在数字雪原上蜿蜒的冰河。
三日后,当第一支悬挂“数据互认旗”的廓尔喀商队进入亚东关,验关吏员对着数据图上的“货物-税银对应表”,用算筹敲了敲马背驮的木箱:“这次的羊毛成色,可与数据房存档的‘聂拉木一等羊毛’光谱相符?”商队首领忙不迭捧出数据房颁发的《边贸数据三联单》,单页上“含绒量百分之八十五”的墨印,在春日阳光里泛着与雪山融水一样清亮的光。
而在千里外的紫禁城,嘉庆帝望着数据房呈递的《藏边数据战报》,见“茶马互市误差率”一栏已从去年的百分之三十七降至百分之二,手指轻轻划过“数据仲裁条款”的生效批注。案头《皇舆全览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