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去刺容易伤种仁,必须手工操作,”她拿起炒好的苍耳子,“嗅一嗅,焦香中带着坚果味,这才是合格的炮制品。”每批饮片都要做急性毒性试验,确保小鼠灌胃无异常。
教学查房时,她对着实习生们强调:“鼻渊分寒热,湿热闭阻证最忌辛燥。苍耳子虽好,必须配薄荷制其燥性,辛夷护其黏膜,这就是‘制性存用’的智慧。”想起上个月刘建军的头痛案,ts集团的偏方公众号还在误导大众,她的语气里多了份沉重。
王秀芳离开时不慎碰倒辛夷花罐,淡紫色花苞散落桌面。苏怀瑾弯腰捡拾,发现花萼处有ts集团的激光防伪标——和之前查获的伪劣白芷包装如出一辙。抽屉里的检测报告显示,这批辛夷花挥发油含量仅为药典标准的50,备注栏的“硫熏造假”四个字格外刺眼。
“苏医生,网上又在推苍耳子鼻贴了……”实习生小张抱着手机进来,屏幕上某网红正在展示“古法通鼻神方”,背景里堆放的生苍耳子清晰可见。苏怀瑾盯着视频右下角的ts集团logo,想起王秀芳鼻黏膜上的血痕,突然意识到,这些披着“古法”外衣的伪偏方,正在用廉价的毒性药材收割信任。
霜降的阳光透过诊室窗户,照在中药柜的苍耳子罐上。苏怀瑾摸着炒制品的粗糙外壳,想起《本草纲目》里的警示:“凡物之尖刺,皆有攻毒之功,亦有伤正之弊。”此刻,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当资本将药材的毒性包装成“速效”,医者必须成为那道防线,让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都成为守护健康的密码。
这一晚,她在诊疗日记中写道:“苍耳子的尖刺,刺不破炮制的规范;资本的陷阱,困不住辨证的智慧。当偏方变成流量工具,我们手中的药典和内镜,就是照亮迷雾的明灯。”合上本子时,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她知道,下一场关于“通窍”的战役,早已在鼻黏膜的水肿与出血中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