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应天府的皇宫内,朱元璋正美滋滋的半躺在椅子上。有了内阁,现在的朱元璋可谓是春风得意。
一名太监匆匆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封加急文书,高声禀报道:“陛下,太孙殿下的六百里加急捷报送到!”
朱元璋闻言,原本略显慵懒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迅速起身,说道:“快呈上来!”
太监小心翼翼地将捷报递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展开文书,看着上面朱雄英详细汇报的与鞑靼、瓦剌交战的经过,以及最终签订投降条约的内容,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好!好啊!”朱元璋忍不住拍手称赞,“咱大孙,不然是人中龙凤,如此年纪,打得鞑靼瓦剌割地赔偿。将大明的国境线往北推进了上千里。好啊!好啊!”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满是欣慰与自豪。
朱元璋又仔细看了看条约的各项条款,微微点头,自语道:“这条约定得好,战败了就要有战败的觉悟,咱最看不起那些整天注意礼仪的书生,咱大孙做事就是务实,好啊,真好,咱大孙就是强无敌……”
想到此处,朱元璋立刻吩咐太监:“传朕旨意,将这捷报内容昭告天下,让我大明百姓都知晓这一喜讯!”
太监领命而去,朱元璋靠在龙椅上,目光望向远方。
此时,朱元璋心中对朱雄英甚是挂念。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心中盘算着朱雄英何时才能归来。
思索片刻后,朱元璋起身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开始给朱雄英写信。
“吾孙雄英,见字如面。爷爷已收到你的捷报,心中甚喜,如今战事已毕,朕念你在外辛苦,不知你何时能归?年关将至,朕盼你能在年前归来,阖家团圆。若年前实在无法赶回,年后二三月,你务必速速回京,此乃大事。你也知晓,年后二三月,便是你大婚之期,这是关乎皇家颜面,切不可耽搁。望吾孙妥善安排好边境诸事,早日踏上归程。爷爷在应天府,盼你归来。”
朱元璋仔细将信件装入信封,用火漆封印,而后叫来大虎,说道:“你派人即刻出发,通过驿站,以六百里加急将此信送往太孙殿下的边境大营,务必亲手交予殿下!”
大虎双手接过信件,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