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瑶听到系统发布的成年专属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投入到对任务的思考中。她深知,想要解决校园周边实际问题,首先得确定具体是哪个问题,并且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温书瑶决定从最常见的交通拥堵问题入手。校园周边每到上下学高峰期,车辆川流不息,喇叭声此起彼伏,行人与车辆争道,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和师生的出行效率。
第二天,温书瑶早早起床,带上笔记本和相机,来到校园周边实地考察。她先是观察了不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详细记录下各个路口的车辆通行情况,包括车辆类型、行驶方向等。同时,她还注意到一些交通设施的不合理之处,比如部分路口的红绿灯时长设置不太科学,导致某些方向车辆拥堵,而另一些方向却车辆稀少。
温书瑶不仅观察路面交通,还深入周边社区,与居民们交流。
一位老大爷无奈地说:“姑娘啊,每天这个点出门都提心吊胆的,车子太多,路又窄,一不小心就容易出事。”
还有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抱怨道:“这交通太乱了,每天送孩子都要提前好久出门,就怕堵在路上。”
这些来自居民的反馈,让温书瑶更加坚定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决心。
为了获取更多数据支持,温书瑶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了一份线上调查问卷,面向全校师生和周边居民发放。问卷内容涵盖了出行方式、对交通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改善交通的建议等方面。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到了数百份有效问卷。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温书瑶发现,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校园周边道路狭窄,基础设施陈旧;二是部分师生和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乱穿马路、违规停车等现象;三是交通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比如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交警在高峰期的疏导力度不足。
找到问题根源后,温书瑶开始着手制定解决方案。她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优化交通设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完善交通管理措施。
在优化交通设施方面,温书瑶绘制了详细的道路规划图,建议拓宽部分狭窄路段,合理规划停车位,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并设置一些交通导流岛,引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