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沈家请亲戚吃饭,顺道商量宗祠和族谱的事情。
大房、二房、四房都赞同盖宗祠和修族谱,族里的几位叔公也十分赞成,并打算将三房的宅基买下来。
几位叔公一致认为,三房的旧宅位置比较偏,地方又足够宽敞,很适合修建宗祠。
“三郎,你觉得我们这几个老家伙的提议如何?”一位老叔公和蔼的看向沈淮。
“叔公的提议很好。”沈淮礼貌拱手,“三爷爷家的旧宅,前后没有人家,地方也宽敞,若是在那里修建宗祠,族人还能在旁边的荒地种菜,一举两得。”
沈继业接着说道,“三伯家的位置好是好,但还不够大。”
几位叔公纷纷看过来。
沈继业解释道,“族里好几个读书郎,以后肯定还有人考中,而且族人也会越来越多,得多预留些土地,方便以后扩建。
旁边不是还有些荒地么,干脆买下来算了。
年前我们问村长了,荒地六百到八百文一亩,那荒地,全部划下来,不会超过五亩,也不贵,买下来划算。
不然以后有人在附近建房子,我们想扩出去就难了。”
沈七刀开口,“宗祠关系到我沈氏一族的传承,彰显我沈氏荣耀,能够一代传一代,延续家族脉络,目光得放长远一点。”
沈七刀的目光一一扫过几位叔公和其他人,“我还是那句话,修宗祠的大头我家出,其他的,族里能凑多少就凑多少,动工的时候,大家再出出力,这事就成了。”
几位叔公听言,相互对视了一眼。
过了一会儿,年纪最大的那位叔公戳了戳拐杖,“修宗祠是族里的大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家族强大了,出去别人才不敢轻易欺负我们。
三郎天赋好,这次又在县学的岁考得了第一,早晚会再进一步。
咱们作为族人,也能跟着沾光。
不说远的,就说娟儿这个外嫁女,头两胎生的闺女,在婆家的日子不好过。
昨天她回来,婆家还主动准备鸡鸭呢。”
说起这事,沈林娘感激道,“好在三郎中了秀才,不然娟儿的日子可就难了。”
一个女人,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