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走几位贵客,沈淮这才有机会去给其他亲戚敬酒。
到了下午,宾客们陆续离场。
沈家众人忙前忙后,直到天色暗下来才有时间坐下来休息。
“奶奶,你见到方启贤了吗?”沈淮问。
“见到了,是个不错的后生。”提起这个,林氏瞬间来了精神,“他见你大姑和静丫头忙上忙下的,还主动过来帮忙呢。”
黄氏开口,“我瞧着挺不错的,和静丫头很般配。”
“表姐进来送酒的时候,他老是偷看。”沈杏回想那个画面,就觉得好笑,“未来表姐夫也不知道在乐什么,嘴巴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
沈月听言,立即捂嘴偷笑。
黄氏和林氏相视而笑。
沈杏不解,正要追问时,旁边的沈继业‘咳’了一声,“杏丫头,你去拿礼册过来,看看今天大家都送了什么。”
沈杏瞬间被转移注意力。
她拿来礼册,“爹,知县随的礼是最多的,十两白银,其他人随二两。”
沈继业接过礼册一看,除了知县,像李教谕、方教授、江掌柜这些人,都是随二两银子和一些文房四宝或者书籍。
亲戚当中,除了沈大姑随十两银子,很多都是随五十文。
像大房、二房、四房这些比较近的堂伯,每家随二百文;稍微远一点的,随一百文;
三房没送礼,也没有人来,好像断亲了一般;
二舅和二舅母一家随的二百文;外公外婆各自随了二百文;大表哥大表姐随了二百文。
像林氏那边的亲戚,沈七刀的表叔们,随了二十文。
本村的村民,关系一般的,随六个铜板,关系较好的,随十个铜板。
像翠花家,随了半吊钱;经常收购李果、桃子那几家,也随了五十个铜板。
除此之外,那些有合作的酒楼、酒肆、食肆,随的金额都不一样,最少六百文最多二两,还有一些文房四宝。
沈淮数了一下,光是文房四宝,便不下二十套。
字画也收了好几幅,大多是山水和花鸟画。
似乎想起什么,沈淮立马说道,“对了爷爷,知县和方教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