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没有去恶补五经题,而是将重点放在四书题,因为院试的最后一场,可以选四书题作答,也可以选五经题作答。
沈淮觉得写诗耗时最多,基本三天写一篇。
这种赶鸭子上架的紧迫感,不但没让他的脑子炸裂,反而让他适应了这种强度,并且在短时内完成基本框架。
一个多月,风景、四季、花卉、植物几大类型,沈淮总共写了十七篇。
“你们何时动身?”
到了月底,小魏夫子询问他们。
沈淮恭敬道,“回夫子,六月初一动身。”
“院试是学政主持,到了郡城,你们多留意 这方面的消息。”小魏夫子知道他们租了院子,于是说道,“若是有学子邀你们去吃酒,可以去,但得院试结束之后才能去。”
“夫子,我们会注意的。”
小魏夫子拍了拍沈淮的肩,视线一一扫过旁边的几人,“明日便是初一,你们现在就回去收拾东西吧。”
“夫子,等我们的好消息。”
…
沈淮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告知家人。
“爷爷,这次还是你陪我去吗?”
“宅基那边,很多事情需要你爹出面处理,所以还是爷爷陪你去。”沈七刀说着,目光投向黄氏和林氏,“给三郎准备点银两。”
“爷爷,稳妥起见,这次我们不走水路了,搭乘王叔和魏叔的马车,这样回来就不用去找镖局或者商队了。”
“这两个月雨水多,乘船不安全。”
饭后,林氏拿钱给沈七刀后,便带着沈淮给祖宗上香,再次做了个平安符给沈淮。
而那把桃木剑,则被黄氏供在供堂上一个多月了。
沈淮再次把它带上。
翌日早上,大家在福满楼碰面。
三辆马车,五个考生,三个家长,两名镖师,一名厨娘。
沈淮和魏渠一车。
为免路上无聊,两人互相提问或检查背诵,两位长辈见他们这么上进,默契的不说话,把空间留给他们。
走官道的话,不需要在县城停留,而是继续赶路,到下一个县城才住进客栈,如此一来,第二天中午就能抵达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