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沉默了一会儿,“看运气。”
院试是科举的第一道门槛,跨过去了,才能进入士的圈子,而秀才,只是这个圈层的最底层。
学政的偏好,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
因为答题字数有限定,你想长篇大论不现实,很多论述、观点需要简洁明了,不能有多余的废话。
一句话概括就是:重点突出,言语精辟。
通俗来讲就是:文好可破。
“又是运气。”王宇川唉声叹气的靠在椅背上,“也不知道一两的转运符能不能承载这份重量。”
“一张不行就两张。”魏渠说,“上次进考场的时候,我看到很多考生都带着符牌,说明符牌是有用的。”
陈观很赞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此说来,我们出发前,还要祭拜一下先祖才行。”陶行简说道,“还有村里的土地庙,也要拜一拜。”
沈淮两手一摊,“我们村没有土地庙。”
“没有土地庙的话,祭拜天地也行。”陶行简说,“我们村以前也没有土地庙,是最近几年才建的。”
沈淮点点头,然后将视线落在陈观身上,“初六黄历怎么说?”
陈观把黄历递到沈淮面前,“你自己看。”
黄历显示:忌嫁娶、科举、上梁
沈淮觉得,这个日子,比诸事不宜还狠。
他把黄历丢给陈观,“狭路相逢,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在冲刺院试。
沈淮几人时间紧任务重,学堂的两位夫子也不轻松,每天准备资料到半夜,还要动用关系网寻找其他府城的真题,忙碌到半夜。
一个月时间,模拟考两次。
除了沈淮,其他四人发挥的不是很稳定,尤其是五经截答题,要么审题错误,要么只解了半部分,后部分牛头不对马嘴。
针对这一点,两位夫子研究了很久,才想出解题办法,这跟高考时选c还是选b一样,有概率蒙对。
另外,两位夫子还强调,即便看不懂题目,乱写也要凑够数字,考卷绝对不能留白,否则考官会觉得你藐视科举,直接淘汰。
冲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