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122章 科举烧钱(2/3)


    其他三人,最强的撑到第三场就折戟沉沙了。”

    “你说的那两个,就是嫌我们学堂束修贵的那两个?”陶行简问。

    “对啊,就是他们两个。”王宇川说道,“我知道他们家里没什么钱,但束修这玩意,是能省的吗?魏家学堂可是整个镇子公认最好的学堂,两位夫子更是尽职尽责。

    抛开这些不说,光是教授我们四书五经,引导我们走科举大道,就比那几两束修昂贵多了。

    可他们的父母就是看不到这些,光想着怎么省束修。”

    “钱不是万能,但想要科举,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沈淮轻叹道,“我堂哥沈杨,你们都认识吧,他也是因为家里没钱,辍学了将近两年才重返学堂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算过,我们这些年交的束修,买的笔墨纸砚还有书本钱,一共花了多少银两。”

    他粗略算过一笔,大概有三百多两银子。

    光是买书籍,都快二百两了。

    很多人以为,科举考四书五经,只买四书五经的书籍就够了,若你真这样认为,那么你永远考不上,因为朝廷选拔的是人才,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你不仅要精通四书五经,还要博闻强记。

    ‘博’从何来?自然要多看多学四书五经之外的经典书籍。

    王宇川摇了摇头,“这个我还真没算过。”

    “我也没算过,但是……”想到舅妈的态度,魏渠眼神有些黯,“听我舅舅说,光是四书五经,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陶行简轻声道,“我的书籍,都是我爷爷舍下老脸去借回来抄的,借的时候低三下四,还要欠人家一份人情,所以我爷爷特别希望我能考个秀才回来。”

    他们家在村里有一百二十亩田,条件还算可以。

    可要供一个读书郎,日子并不轻松。

    家里的叔婶经常因为银钱发生争执,每次都是爷爷出面才得以平息。

    陶行简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他不能在二十岁之前考个秀才回来,免家中的田税,迟早有一天,两位叔叔会跟他爹反目。

    王宇川听言,表示能理解,却无法感同身受。

    因为王家祖上都是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