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沈淮起来的时候,魏渠已经跟他舅舅去了郡城,小院一下子冷清许多。
洗漱完毕,开始练枪。
这段时间,忙着备考,除了清晨练的五禽戏,沈淮练枪的次数屈指可数,起枪不到一盏茶功夫,他便觉得有股生疏感,体能也没以前的好。
看来,练枪和读书都是一样的,需要持之以恒。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笑声。
沈淮转头看去,只见沈继业推门进来,后面跟着沈春兰。
她提着篮子,笑着说道,“三郎,大姑给你煲了鱼头汤,你们这几天辛苦了,可要好好补一补。”
说着,进入客厅,将鱼汤盛到碗里,“这鱼头汤呀,最能补脑,对读书郎益处颇多,你快过来喝几口。”
沈淮收枪进入客厅,接过汤碗尝了一口,赞道,“大姑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鱼头汤喝起来很鲜,闻不到半点腥味。”
“煲汤讲究技巧,煲多了也就娴熟了。”沈春兰笑道,“你表哥喜欢喝鱼头汤,又嫌弃大厨房煲的鱼有腥味,你大姑我的手艺啊就是这样一天天好起来的。”
“大姑,你煲的不是鱼汤,而是满腔的母爱。”
“哎呀,还是三郎会说话,可惜你表哥去了县学,不能出来。”
县试期间,县学放假。
如今县试结束,县学的学子恢复上课。
“大姑,表哥打算参加今年的院试吗?”沈淮问。
“你表哥不仅要参加院试,还想要考禀生呢,说是给要给你静表姐撑腰。”说及此,沈大姑脸上的笑意加深,“方家大郎打算参加今年的秋闱,秋闱之后,便要迎娶你静表姐过门了。
致远担心他姐在方家受委屈,很是用功,都住到县学里去了,说是方便跟同窗交流。”
林静的定亲对象是方家长子方启贤。
方家是耕读之家,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方父是县学教授,举人功名。
从门第来讲,林静算是高嫁。
“哎,感觉静表姐好像也没多大呀,怎么就要嫁人了呢?”
沈大姑听言,轻笑出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表姐都十八了,再不嫁就成老姑娘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