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而已,并不是想着研究如何种地。”
林致远听言,这才松了一口气,“这还差不多。”
顿了顿,他又严肃的告诫,“你悠着点,别耽误了学业,否则我第一时间便将此书收回。”
沈淮郑重点头,“表哥放心吧,我不会耽误学习的。”
林致远还是不太放心,拿起沈淮的课业,见他回答的不错,这才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沈淮松了一口气。
继而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翻阅《齐民要术》。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不知过了多久,房门被人推开,林二爷从外面走了进来。
“你们两个,都写完功课了吗?”
“没有。”林致远回了一句,便埋头疾笔。
“姑父,我写完了。”
“给我瞧瞧。”林二爷走过来,拿起沈淮的课业一看,“嗯,字写的不错,很工整,就是这课业,会不会超纲了?”
林致远率先开口,“课业超纲,明说学生实力可以,你儿子不才,三不五时的也接到超纲的课业,头发都要秃了。”
是这样吗?
林二爷不解的看向沈淮。
沈淮点点头,“夫子说,县试和院试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但又不仅限于四书五经,要我们提前适应,届时才能更好的随机应变。”
“说的也是。”林二爷看了两眼,便将沈淮的课业放回桌上,见他看的书籍很厚,不禁问到,“看的什么书?”
沈淮将书籍合上,“是《齐民要术》。”
“嗯?你对此书感兴趣?”林二爷一脸诧异,“此书是北魏时期农学大家编着的,可惜读书人一心追逐功名,很少有人钻研此书,觉得农书对科举无帮助,慢慢的便无人问津了。”
很多书肆都不卖这本书,因为卖不出去。
“农书对科举无益,对当官的也无用处吗?”沈淮歪着脑袋,“听夫子说,当了官便要为一方百姓解决民生问题。
而农事,关系到老百姓的温饱,了解农事也对做官无益吗?”
“那是科举之后的事了。”林二爷说,“只有考中举人考中进士,才有机会当官,只有当了官,你的想法才能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