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也觉得,“做豆腐很辛苦的,一块卖一文钱,利润并不高,而且他们家半夜就要起来磨豆子了。”
所以,翠花爹卖豆腐的时候,会搭其他东西一起卖。
至于他们家的酒,销量极低,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会卖上几壶,平时是没有人买的,因为太贵了。
“我明天便去找翠花爹谈谈。”沈继业的思路也打开了,“若是成了,我再去找几个货郎谈谈。
他们平日里串村走巷,出摊不挑日子,若是他们也跟我们进货,那我们就能赚到更多。”
沈七刀立即提供两个人选,“姚货郎和覃货郎还不错,卖的东西都很实在,也不会吃大家的秤头。”
最主要的是,还能以物换物。
别人就不行,只能掏钱,这两个呢,可以拿等价的东西来交换。
“先找翠花爹,谈成了我在去找他们。”
沈继业是个行动派。
第二天便去找翠花爹谈了,回来的时候,立马让林氏秤三斤黄豆出来泡,大家立马知道事情谈成了。
接着,沈继业开始打听覃、姚两位货郎的行踪。
还没等他行动,就先接到了镇衙的订单,这可把沈家给乐坏了。
沈淮也很意外。
后来才知道,是镇衙小哥带出来的口碑。
那几个人,沈家也认识。
有两个是负责收粮税的,有两个是收摊位费的。
集日碰到,沈家都会送他们一份黄芽菜。
没想到无心插柳,促成了这笔订单。
一个月送两次,每次送十斤,份量不多,但对沈家来说却很有意义,相当于黄芽菜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沈继业借此宣传,黄芽菜的热度再创新高。
与覃、姚两位货郎合作不久,翠花爹便拉他的小舅子上门订货。
沈淮见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便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并保持三天一练枪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