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发着呆,不知道在想什么。
没多久,启蒙班也下课了。
沈杨第一时间冲到新班门口,看到沈淮的时候,激动大喊,“沈淮。”
“沈杨哥。”沈淮连忙走出去,“你们今早什么时候出门呀,都没碰到你们。”
“我们卯时就出门了。”
沈淮睁大双眼,“这么早?”
“甲班更早,天没亮就开始晨读了。”
沈淮哀嚎了一声。
倒不是心疼自己每天要早起,而是心疼接送自己的老父亲,光一天就要跑四个来回,而且风雨无阻。
“甲班和丙班,除了家里是镇上的,都在寄宿。”说完这里,沈杨发现江铭和李景舟看过来,于是说道,“我是启蒙班的沈杨,沈淮是我堂弟。”
江铭‘哦’了一声又低头玩弹珠了。
沈淮见启蒙班的学生都去吃饭了,连忙道,“沈杨哥,你先去吃饭吧,等你吃完了我在去找你。”
然而,不等沈杨回来,小魏夫子就来了。
给他们布置任务:读两遍《三字经》全文,读完要抽查。
江铭嚎了一声,收起弹珠,和李景舟老老实实的回到位置上,钱程则昏昏欲睡,不在状态内。
沈淮不是真小孩,对这点难度没什么感觉。
不过,他没有仗着上辈子的经验就敷衍了事,因为两辈子的学习体系完全不一样,生存环境也不一样。
科举的困难程度,更不是高考可以比拟的。
何况,雍州郡文风不盛,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底蕴,都不如江南那边的。
如果说秀才和举人,是跟自己省的人竞争,那么进士,便是同江南那边的学子竞争,在进士这条通道厮杀。
沈淮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所以丝毫不敢怠慢。
三百千是基础,必须稳打稳扎。
他很认真的读起来,读完了在去看注解,在读一遍全文加强巩固。
半个时辰后,小魏夫子来了,先是抽查背诵,再提问词句意思,接着给四人分发毛笔,最后拿出一副字帖。
“这是字帖,给你们参照练字用的。”
沈淮没想到,第一天就要开始练字了,连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