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沈淮想都没想就破口而出,一脸激动的看着沈继业,“爹,只要我想,就能去学堂念书吗?三字经我都背完啦,去了学堂是不是就能学百家姓了?”
见儿子激动又兴奋的样子,沈继业老怀欣慰,“若是你不怕苦不怕累,秋收之后,我和你爷爷就送你去学堂念书。”
“只要能去学堂念书,我什么苦都不怕。”沈淮立即表态,“沈杨哥说了,在学堂就是背背书,练练字,我可以的。”
沈杨:“……”
倒也没有这么简单。
还要早起,还要风雨无阻。
“瞧你高兴的。”沈继业笑着给沈淮夹菜,“现在才五月,离秋收还有三个月呢,这段时间,争取把三字经给我倒背如流。”
沈淮拍拍小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四哥,我们哥俩碰一个。”见儿子和孙子都没意见,沈七刀高兴的举杯,“幸亏有你提醒我们,不然等到明年,三郎又得多花三个月时间去适应。”
沈四爷碰了杯,笑道,“这事我也是听王员外说的,特意跟你们说,就是不想你们三郎跟我们沈杨一样,被耽搁了几个月。”
“四伯有心了,我敬你一杯。”沈继业举杯,先干为敬。
沈四爷又得喝一杯,脸上的笑容越大。
“继亮哥,来,我们兄弟也走一个。”
这顿饭,大家吃的其乐融融。
沈四爷离开的时候,黄氏还给他们装了几个肉粽和半包饴糖,美曰其名是给沈杨和沈林解馋的。
送走沈四爷几人后,黄氏又开始操心,“秋收之后,最早也是八月中旬了,八月进学堂的话,六七月就得去学堂打招呼,看看有哪些东西是要提前准备的。”
“到时候见了夫子,自会知晓要准备什么。”沈继业不急,“我看三郎好像长高了一些,你在给他准备两套衣裳。
听沈杨说,启蒙班有小少爷,吃穿用度都是班里最好的。
我们比不上那些大户,但也不能埋汰了孩子。”
小孩也是有自尊的。
那种感受,他当年在学堂体会过,所以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感受一遍。
“大姑年后送来的布匹都是好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