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杨乖乖回答,“小叔,都适应了,这两天夫子还布置了作业,我都是完成了才出来玩的。”
这话藏了一点小心思,既是说给沈继业听的,也是说给沈继亮听的。
果不其然,沈继亮的面色柔和了不少。
沈淮暗笑。
看来他这位堂哥是被揍多了,学聪明了。
沈继业鼓励道,“那很不错,继续保持。”
“小魏夫子还年轻,他不打算考举人了吗?”沈七刀问,“听说街头那位夫子,去年还参加了乡试,只不过没中。”
沈四爷叹道,“小魏夫子身骨子有点弱,听说有一次乡试,运气不好,坐在臭号旁边,考完的时候,大病一场,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
估计是怕了,就没再考了。”
沈淮觉得,小魏夫子能坚持到考试结束,已经很厉害了。
换做是他,半天就能吐晕。
那么问题来了,考场上设有茅厕,那么周边的位置就会有人坐。
若他是这个倒霉蛋,该如何破局?
放弃,等于浪费三年时光,所以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既然不能放弃,那就只能迎难而上。
至于现在嘛,他还没上学,所以不用急着去适应茅厕的味道。
林氏感慨,“读书人也挺不容易的。”
“可是读出来了就能受益一辈子。”沈四爷看向沈七刀,“我看你家三郎最近壮实了不少,秋收之后,要不要送他去学堂适应适应?
我都给你打听好了,魏家学堂秋收之后也收学生,束修是一两银子,上课到十一月中旬便能归家,想要继续读的,开年才正式拜师,送六礼。”
沈七刀有些心动,“这个时候收的学生,也是进启蒙班吗?”
“人多便另外开班,人少便跟启蒙班一起。”沈四爷说,“这三个月,主要是适应环境、练胆子、学会独立。
这三个月若是适应得不错,来年进启蒙班便会进步很快。
你看我们家沈杨就知道了,刚去那会,各种问题,直到现在才慢慢变好,夫子布置的作业,也知道完成了才去玩。”
沈继亮接着说,“秋收之后,三郎正好五周岁,刚好符合魏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