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智慧的采芒,道:“天下之志指的是统一和治理天下的志向和实力,天下之材是有治理天下的才能。秦皇有天下之志,可惜统一六国后,不懂行仁求静,而以镇压的手段对付天下百姓,以致适得其反。杨坚登位后,革故鼎新,开出开皇之治的盛世,且循序渐进的平定南方,雄材大略,当时天下能与之相抗者,唯宋缺一人,但以宋缺的自负,仍要避隐岭南,受他策封。杨隋本大有可为,可惜败于杨广之手。”
“天下之份呢?”
“天下之份,指的是出身。此人需出身世家大族,从小耳濡目染,有治国的方略。还有最关键的,自从汉末以来,胡汉渐渐相通。此人必须身具汉胡血脉,才能同时得汉胡认同。”
“那么,在师仙子看来,谁人能同时具有这天下之志,天下之材,以及天下之份,为我华夏天子呢?”
师妃暄毫不犹豫地道:“妃暄以为,此人应为唐皇二子,秦王李世民。”
“诸位!”
李世民起身,和师妃暄并排而立。
他形貌威武,方面大耳,眼如点漆,奕奕有神,此刻傲然卓立,意态自若,自有一派渊停岳峙的气度。
李世民朗声道:“世民不才,被师仙子如此信任,实在是诚惶诚恐。虽然我不知道,我是否就是华夏的真命天子。但是,我出身世家大族,胸襟还是有些的,愿意在此立誓:我若为帝,富贵愿与天下英雄共享之。无论是瓦岗李密,还是河北窦建德,还是洛阳王世充,皆可裂土封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如违此誓,天诛地灭,永世不得超生。”
吐谷浑酋王伏允之子伏骞问道:“李世民,你若为帝,又准备如何对待,华夏周边的异族呢?”
李世民对答如流,从容道:“塞内塞外,风俗环境虽殊,人情却一,只要互相敬重,不加猜忌,自可相爱相亲;猜忌仇视,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吾早为此有切身之痛。当年杨广无道,失人心已久,远征塞外诸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生灵涂炭,我李世民有生之年,绝不会重蹈杨广覆辙,这是世民对诸位的承诺。非但如此,只要塞外诸族助世民击败明王,世民还有大礼相谢。”
“什么大礼?”
“除了子女金帛这些俗物之外,世民还不禁铁器、工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