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纲的想法中,赵桓听说了这个消息,必定欣喜万分。
对,姜耀不仅是杀官造反的贼人,而且胁迫太上皇赵佶罪大恶极,就算有一百颗脑袋都不够砍的。再说了,就算姜耀真的击败了金军,解了汴梁之围,那这大宋的万里江山,还姓赵吗?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情形还能更坏?
金军在不到一年内,就两侵大宋,兵围汴梁,大宋最精锐的西军,已经十成中去了七成,马上就要面临亡国之危!
赵桓马上就要把包括他的皇后朱氏在内,所有嫔妃、帝姬、宗室女子,以及民间少女、少妇,打包卖给金人!
再说直白一点,金军贪得无厌,赵桓如此妥协后,一定会罢手?
恐怕到头来,赵桓连性命都无法保全!
如果大宋注定要亡国的话,那还不如便宜了姜耀。不管怎么说,茂德帝姬是姜耀明媒正娶的妻子,太上皇赵佶是姜耀正儿八经的老岳父,赵桓是姜耀的大舅哥。
至少,一个安乐公是没问题的吧?
汴梁百姓也不用遭此大劫。
这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不过,赵桓的反应,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
“一派胡言!”
赵桓满面不屑之色,道:“当初,吾等不知姜耀的根底,才让他掳了太上皇离去。并且,占据了梁山周围十三州县。如今,既然明知他是反贼,又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一个小小的反贼,能有多少兵马?怎么可能对抗大金强兵?”
“呃……据姜耀说,麾下有八万余众,近九万大军。”
“才九万人,就想对付城下二十三万金国大军?李伯纪(李纲的字),你不觉得太可笑了吗?”赵桓的面色越发不屑了,道:“岂不闻,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乎?”
你特么是哪头的啊?
怎么光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家的士气?
李纲暗暗腹诽,但还是诚恳地劝谏道:“虽然姜耀仅有不到十万兵马,但是汴梁城内还有十几万大军,还有百万百姓。官家只要重用百姓,发下犒赏,顷刻间又能得二十万大军。这些临时拼凑的兵马,虽然无法野战,但守城没什么大问题。姜耀率精兵牵制于外,三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