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工作坊开班前夕,日光透过窗户,暖暖地洒在杨燕家中的客厅,却丝毫没有缓解屋内紧张又热烈的气氛。客厅里杂乱却有序地堆满了摄影设备,崭新的镜头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宣传物料随意地铺在茶几上,色彩斑斓的海报十分吸睛;还有一摞摞为工作坊准备的教学资料,每一页都承载着杨燕的心血与期待。
杨燕坐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攥着工作坊的流程表,指尖微微泛白,她的眉头轻皱,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大家再帮我看看,工作坊流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明天就要开班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怕哪里出问题。”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可见内心的忐忑。
姚小雨一把接过流程表,身子前倾,眼睛紧紧盯着纸面,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片刻后,她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流程很清晰啦,从签到、开幕式,到课程讲解、实践操作,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过我建议在签到区准备些小礼物,像定制的摄影徽章,给学员们一个小惊喜。徽章可以设计成相机形状,或者印上工作坊的标志,既精致又有纪念意义,肯定能让学员们一开场就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林悦推了推眼镜,点头赞同,接着补充道:“开幕式上的致辞可以再精简一点,突出重点,多留点时间给学员们互动交流。毕竟大家更期待的是摄影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你可以着重讲讲工作坊的独特之处,以及对学员们的期望,让大家更有参与感。”
杨燕连忙拿起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下来,笔尖在纸上摩挲出沙沙的声响:“你们说得太对了,这些建议太关键了。对了,杨瑶、杨姚,学校摄影社团的志愿者们都通知好了吧?”她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杨瑶立刻坐直身子,声音清脆响亮:“姐,都通知到位啦!大家积极性可高了,还提前准备了一些摄影小问题,想在工作坊里向你请教呢。昨天晚上还有同学拉着我问个不停,都是关于摄影技巧和这次工作坊的安排。”
杨姚也笑着说:“对,我们还组织大家提前熟悉了工作坊场地,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明天能顺利协助教学。大家还一起讨论了怎么更好地和学员沟通,让教学过程更顺畅。”
这时,杨宇拿着一份新城市摄影项目的合作意向书匆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