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天平有其他目的,那它的目的是什么?
编纂史官略作思索之后,眼前的光晕开始发散,似乎是要朝它这个方向扩散。
“消失。”编纂史官道。
在它说出这句话后,漆黑的符文海再次开始汹涌,这些符文开始在a地排列出有顺序的句子之后再次排列一遍,这层光晕渐渐黯淡了下来,然后消失不见。
定义的基本逻辑是符文在生效之地排列一遍,然后融入虚空,在a地再次排列一遍。
之前有这层排斥挡着,符文无法融入【现实】,符文无法现在【现实】排列一遍,因此定义不生效。
现在它在a地,符文的生效之地就是a地,和在【现实】的区别是符文要在a地排列两遍,不需要融入【现实】,因此这层排斥对这次定义没用。
“这里是与【现实】对立的a地,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现实】独有的排斥不会在这里生效。”
编纂史官再次下了一层定义,防止那个天平在它回到【现实】后又设置一道屏障阻挡符文融入【现实】。
在它下了这一层定义之后,漆黑的符文海陡然间沸腾起来,仿若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弄,开始奔涌。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排列组合,定义会根据定义之后的结果评估消耗符文的数量,这说明那座天平在知道自己布置的排斥消失后会再布置一道排斥在这里。
编纂史官感觉到纂改的时间要过了,它意识的侧重回到了【现实】中。
a地漆黑的符文海在编纂史官走后还在奔涌,海面变化莫测,吹起层层叠叠的海浪。
编纂史官的意识侧重回到了【现实】之中,看到天平倾斜的速度已经恢复了正常,一端秤盘上是编纂史官的虚影,一端秤盘上是两团乌云。
“恢复原状,并保持平衡,不得倾斜。”
编纂史官对这个天平下了三层定义,第一层定义的目的是重置天平的状态,第二层定义和第三层定义互相配合,以此约束这个天平。
数以万计的符文从a地挤出,开始旋转、排列,声势浩大。
这些符文不断从a地涌出,密密麻麻,无从计数。一眼望去,整个京都的天空都被这些符文遮蔽,漆黑无光的符文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