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己在城郊买了二百亩地当大地主。
原以为晏安邦会说他没出息。
但是晏安邦称赞那很棒了。
“当初分家才有多少地和钱,能有现在的家底,都是你潜心经营的成果,不是非要当官才是有成就。”
娘亲舅大,当初汤父去世分家,晏安邦不能回来,都由晏辞过去做个见证人,汤家兄弟分家的比例也写了一封告知舅父。
晏安邦让他帮着在城外找块地,他不需要种庄稼,种点草喂马,汤二郎一口应下。
还盛情邀请舅舅舅母去他的农庄赏玩几日。
“总有机会去的。”晏安邦又问他们平日问候妹妹吗?
汤大媳妇笑说妹妹不在京城,有心问候也不方便。
“有心怎么会不方便。”晏安邦叹道,“难道能比嘉兰关更远,我每年送到你家的东西,可是和我自家的一样。”
“我是为什么?”我钱多烧的慌?
“舅舅心疼母亲,我们明白,我们心疼妹妹的心和舅舅是一样的。”汤大郎道。
晏安邦点头,“过几日你大侄女生日,你们没空就不必来了,让你媳妇陪着你母亲过来热闹热闹。”
“该来的。”汤大媳妇连忙接话,“母亲在家中一直念叨着要请大姑娘去我家住上几日,院子都准备好了,哪知道大姑娘进宫了,就一直没等着机会。”
这场合别说二房和三房,晏辞和宋时都说不上话,只在一旁陪着听,饶雪对这种状态有点不适应,她嫁到这家来都是女眷们在一起说些个无关紧要的八卦,哪见过这样男的喋喋不休的场面。
江采女坐在一旁笑眯眯看着,只偶尔打断晏安邦过于粗鲁的话语,饶雪甚至想,如果姨娘想和嫡母斗嘴,只怕出来应对的都是公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