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橹水声,两岸人声鼎沸,船舱内很是静谧,一个道士装扮的年轻女子,端着茶杯照料两位歪在榻上,面无血色的女子。
“都是奴婢无用,还要累姑娘照料。”
“早前哪里想到你们会晕船。”晏子归玩笑道,“我也是第一次坐船,竟然不晕,大概因为身体里流着南人血脉,还能顶几分用。”
“要是骑马,这会都到了,何必吃这个苦。”丹砂脾气火爆,早有不满,她们骑马好好的,半道遇上晏家来接的人,后半程走水路,可把她们害惨了。
甘草瞥她一眼,晏家的人就在隔间外坐着呢。
“已经进城,马上就都到了。”晏子归安慰她们。
果然不到片刻,船只靠岸,晏子归下船,还未来得及细看两岸风物,就被人催促着上马车,说是府里大娘子已经在等着了。
晏子归回头,她的婢女被人搀扶着下船,还有行李。
“这些都有人照料,大姑娘还是早些上车,回家与家人团聚。”来接人的妇人一脸和气,晏子归不欲和她分辩,就先上车。
马车在闹市里约莫走了一刻钟,窗外从喧嚣到宁静,马车停下,“大姑娘,到家了。”
晏子归下车,抬眼乌黑门上并没有牌匾,也无装饰,“从这道门进去,去老太太的院子最近。”妇人察言观色立即解释道,“本来说大姑娘两岁离家,十余年第一次回家,怎么也该从大门进认认家门。”
“只是大娘子思女心切,一点时间都不想耽搁。”
晏子归咽下疑问,她娘想早点见她,和老太太的院子有什么关系?祖母在嘉兰关,总不能还要在她的空院子里见面。
妇人只把晏子归送到二道门上,另有伶俐婢女上前来迎晏子归去落梅堂,一路雕梁画柱,庭院花繁叶茂,婢女上红下绿,衣袂飘飘,好一副富贵景象。
晏子归一身水田纹道袍,头发用布巾裹住,脸上还有舟车劳顿的疲惫,和此情此景多少有些不相配。
还未走近正屋,就听到热闹声,晏子归心里盘算家中亲戚到齐多少能有这样的动静,帘子一掀开,内里坐着的众人齐齐回头,看清灰头土脸的晏子归后噤声。
晏子归还有什么不明白,今日家中有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