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你的念头。”师父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个圈,“你以为看见的是月亮,其实是水起了波纹,把月亮的影子揉碎了。真正的月亮不在井里,也不在天上——在哪儿呢?”
小普盯着那个墨圈,只觉得头晕。师父放下笔,往他手里塞了颗话梅:“尝尝。”
酸甜的滋味在舌尖炸开,小普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师父说:“你咽口水时,是舌头知道滋味,还是心知道?”
“心知道。”
“那如果没有舌头,心还能知道滋味吗?”
小普愣住了。他忽然想起白天看到的蝴蝶——没有了翅膀,蝴蝶的“灵魂”还能飞翔吗?可如果灵魂不需要翅膀,那它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
师父见他皱眉,又说:“别想太多,先去扫落叶吧。扫地的时候,用心听扫帚和地面的声音。”
小普不明所以,但还是拿起扫帚去了后院。天已经黑了,月亮升起来,给满地落叶镀上一层银边。他挥动扫帚,枯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有人在说悄悄话。扫着扫着,他忽然发现,每片叶子落地的声音都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有的带着拖尾的颤音,像一声叹息。
“原来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声音’。”小普蹲下来,捡起一片梧桐叶。它的叶脉清晰如网,叶尖已经泛黄卷曲,边缘还有被虫蛀过的痕迹。“这片叶子落了,明年还会有新的叶子长出来。可人呢?肉身灭了,灵魂还会‘长’出来吗?”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进心湖,激起层层涟漪。小普忽然想起《金刚经》里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道理归道理,真正要放下“我”的执念,谈何容易?
夜深了,寺里的钟声惊飞了檐角的宿鸟。小普抱着扫帚坐在台阶上,望着月亮发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像这月亮——人人都能看见它,却没人知道它离地面有多远,也没人说得清它究竟是圆是缺。灵魂或许也是如此,人人都在说,却没人真正见过它的模样。
“也许灵魂根本不需要‘模样’。”小普喃喃自语,把梧桐叶夹进笔记本。他站起身,发现月光下自己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影子的轮廓和肉身重叠,却又似乎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身体里慢慢舒展,向黑暗中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