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的秋分,晨雾还未散尽,“善念城”的城门已轰然开启。青石板路上,来自四海的善人们正捧着各自的善物汇聚:雪谷的鹿群驮着善缘花金粉,柳河的船队载着护堤柳苗,河套的驼队运着仙人掌纤维,千帆渡的海船捎来珊瑚培育的善缘蚌珠,就连波斯的使团,也用骆驼驮着两河平原的“生命之水”。
“李大哥!”柳河的陈婆婆挎着竹篮,里面装着用善缘花汁染的五彩米,“虎娃的病可大好了?雪谷的善缘面粉,俺们柳河村蒸出的馒头都带着鹿铃声呢!”
李善人刚要答话,虎娃已蹦跳着扑进陈婆婆怀里,红狐幼崽趁机偷叼走竹篮里的山楂蜜饯:“陈阿婆,小鹿说您编的千纸鹤能飞进皇宫,给皇上的小公主治病!”他指向城墙上的千纸鹤风铃,每只鹤翼上都写着天下善人的祈愿。
“徐大人到——!”一声长喝打断了喧哗,八名书生抬着竹轿穿过城门,轿中端坐着万松岭的徐文远,腕间断腿玉镯换成了善念城的护生玉板,上面刻着“众生平等”四字。他望着城中央的“万善台”,台上供奉着各地送来的善念信物:青瓷镇的善缘净瓶、千帆渡的护生罗盘、沙漠绿洲的善泉沙……忽然老泪纵横:“当年在朝堂上,老朽不过说了句‘善为国本’,谁能想到,竟汇聚了天下善心,筑成此城。”
“徐先生谬赞了,”波斯赛义德笑着指向城门口,那里正走进个戴铁钩的中年汉子——曾经的海盗王陈剥皮,如今的善缘航护水使,“没有您当年力排众议,哪有今日善念城的免税善田、护生驿站?”
陈剥皮摸着腰间的善缘绳,铁钩已换成了木雕的鹿首:“老朽这条命,是善缘花从盐池里捞出来的。如今每日在码头护送商船,才知道当年的屠刀,不如今日的船桨来得安稳。”他望向城墙上的“护生榜”,自己的名字位列“悔过善人”之首,旁边是前皮庄学徒吴猎户、黑帆团的少年阿虎,每个名字下都开着朵淡金色的善缘花。
正午,善念城的钟鼓楼响起了四十八声钟鸣——这是天下四十八座善堂共同铸造的“善念钟”,钟身刻满了善人的故事。当钟声回荡时,城中央的善缘花突然发出七彩光芒,花瓣舒展成巨大的华盖,将整座城池笼罩在柔光中。虎娃惊喜地发现,花芯处竟浮现出各地善人的影像:雪谷的义学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