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松针能入药,松子能饱腹,正是你赎罪的开始。”
深夜,粥铺的木门被轻轻叩响。小柳开门,看见个蒙面人放下一袋粮食就跑,地上却留下串脚印——正是三年前被陈婆婆救过的难民。小柳追出去,却见那人躲在柳树后,怀里抱着个包袱,上面绣着“积善”二字。
“给……给阿婆的,”难民结结巴巴,“我现在在镇上的米铺做工,每月都会送点粮食来,就像当年阿婆给我送粥一样。”
黎明时分,柳河畔传来欢呼声。村民们发现,被洪水冲毁的田地里,竟冒出了嫩绿的芽——不是普通的稻苗,而是闪着七彩光晕的龙爪稻,根须在泥水中舒展,竟形成了“善”字的形状。
“小普师父,你看!”小柳举着株稻穗,上面结着七颗饱满的谷粒,“波斯使者说,这是善缘花的精魂所化,每颗谷粒都能变成十颗种子!”
小普微笑着望向远处,王掌柜正和护林员商量着在河畔建护生林,小顺子在教孩子们叠能浮水的千纸鹤,陈婆婆则抱着弃婴,给她起名为“善莲”。河风掠过,柳树上的千纸鹤发出沙沙的响声,竟像是无数个声音在说:“善有善报,善缘永继。”
三日后,小普又要启程。陈婆婆往他竹篓里塞了双新纳的草鞋,鞋面上绣着柳树和狐狸,正是小柳的手艺。王掌柜的货船即将开往更远的水乡,船上除了善缘面粉,还有柳河村民编的护堤网,以及那位前皮庄学徒带来的红松苗。
“师父下次来,我们的护生林该长成了吧?”小柳拽着小普的袈裟,红狐幼崽正围着她的脚打转。
“会的,”小普望向河畔新栽的柳树,枝头已抽出新芽,“等柳树成荫,善缘花开,柳河村的善念,就会像这河水一样,流向天下每个角落。”
船桨划破水面,小普看见,陈婆婆和小柳站在岸边,与鹿群、红狐、村民们一起挥手。阳光穿透云层,在河面上投下巨大的“善”字光影,那是天地对所有善人的褒奖,也是众生平等最动人的注脚。他知道,下一站或许会有新的困境,但只要善念不息,好人的福报就会如柳河之水,永不干涸。
竹篓里,三花猫正蜷在龙爪稻种旁打盹,三只雏鸟已能模仿柳莺的啼鸣。小普忽然懂得,善念的传递从来不是单行道,而是像柳河的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