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绣坊里都挤满了顾客,大家对她的绣品赞不绝口,订单也如雪片般飞来。
慧娘看到秀姑的成功,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曾经,她以为自己的刺绣技艺在小镇上无人能及,可如今秀姑的出现,让她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她开始想尽办法诋毁秀姑,在顾客面前说秀姑的绣品质量不好,针法粗糙,线脚不匀;还在镇上传言秀姑为人傲慢,对顾客态度不好,收了钱却迟迟不交货。这些谣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小镇上迅速传播开来。起初,人们半信半疑,但随着慧娘不断地添油加醋,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相信了这些谣言。秀姑的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原本络绎不绝的顾客变得寥寥无几,她的绣坊也变得冷冷清清。
秀姑得知这些谣言是慧娘散布的,心中十分难过。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与慧娘并无深仇大恨,为何慧娘要如此对她。但她并没有选择报复,而是决定找慧娘当面谈谈。一天,秀姑来到慧娘的家中,慧娘看到秀姑,心中有些慌乱,但还是故作镇定,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
秀姑真诚地说:“慧娘,我们都是靠刺绣为生的女子,本应相互扶持。我知道你可能因为我的生意比你好而心里不舒服,但我们为何不能一起进步呢?嫉妒只会让我们陷入痛苦,而不能带来任何好处。”慧娘听后,心中虽有一丝触动,但嫉妒的情绪依旧占据着上风。她冷冷地说:“你别假惺惺了,你不过是来炫耀的。”秀姑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失望,她轻声说:“慧娘,我是真心希望我们能和好,一起把刺绣这门手艺发扬光大。”但慧娘根本听不进去,她转身走进屋里,“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不久之后,小镇上来了一位云游的高僧。高僧在镇中开设讲坛,宣扬佛法。消息一经传出,小镇上的男女老少都纷纷前去听讲,慧娘和秀姑也在其中。讲经的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高僧身着一袭灰色僧袍,端坐在讲坛之上,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智慧与慈悲。他缓缓开口:“嫉妒如毒,侵蚀人心。它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心怀嫉妒之人,往往自食恶果,不得安宁。唯有放下嫉妒,学会随喜赞叹,才能收获内心的平静与喜悦。”高僧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空气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