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正义和慈悲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但他与如来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来是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者,是超越了世俗的烦恼和执着,达到了究竟解脱的境界。如果仅以三十二相来判断是否为如来,那岂不是将转轮圣王与如来混淆了?这显然是不对的,可见不能仅仅通过外在的相来认识如来。
小普想到,人们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外貌、穿着、身份地位来评判他人,却忽略了内在的品质和精神。比如,看到一个身着华丽服饰、佩戴珍贵珠宝的人,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他富有、高贵,拥有幸福的生活;而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人,我们或许会心生怜悯,觉得他命运悲惨。然而,外在的装扮和容貌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内心。也许那个穿着华丽的人内心空虚,被无尽的欲望所折磨;而看似落魄的人,内心却充满了善良和智慧,拥有真正的富足。
就如同世人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便以为这就是佛陀的全部,却不知如来的真实境界是超越一切相的。真正的如来,是法身如来,是一种无所不在、充满宇宙的智慧和慈悲的体现,并非局限于这有形的三十二相之中。法身如来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须菩提尊者似乎也立刻明白了佛陀的深意,再次起身,恭敬地说道:“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微笑着点头,认可了须菩提的回答,随后说道:“须菩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小普心中一震,这几句话如同一记警钟,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原来,不仅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甚至不能以任何外在的色、声等去寻求如来。如果执着于这些外在的东西,便是走上了邪道,无法真正见到如来。
色,不仅仅是指我们肉眼可见的颜色、形状、物体等外在形象,还包括我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贪恋和执着。比如,我们会对美丽的风景、精致的物品产生喜爱和占有欲,这种贪恋就是对色的执着。而声,也不只是单纯的声音,还涵盖了我们对他人言语的过度在意,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可能让我们的内心产生波动。如果我们试图通过追求这些外在的色、声来寻找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