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轻抚长须,神态悠然,开始讲述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怡宝眨着灵动的眼睛,歪着头,率先问道:“老君,这‘不敢为主而为客’是何意呀?为何在用兵时不能主动出击,而要像客人般被动应对呢?这与我听闻的那些英勇善战、主动征伐的将领作为似乎大不相同呢。”
老子微笑着回应:“主动出击往往易暴露自身意图与破绽,犹如暗夜中举火前行,自身无所遁形,且易陷入敌方预设之陷阱。为客则可先观察敌军态势,待其露出弱点,再相机而动。此乃以静制动之法,似那潜于渊中的蛟龙,不轻易妄动,动则必有所得。往昔有一战役,一方急于求胜,主动大军压境,却因对敌方地形与兵力分布不明,中了埋伏,损兵折将。而若能沉稳以对,作为客方后发制人,结局或许截然不同。”
小普思索片刻后说道:“老君,那‘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听起来甚是玄妙,这又该如何理解呢?难道行军打仗不需要阵列、不需要挥臂搏斗、不需要对抗敌人、不需要兵器了吗?这在实际的战场拼杀中怎么可能实现呢?”
老子微微摇头,耐心解释:“此非字面之意。乃是指高明的将领,虽有行军作战之实,却能让敌军察觉不到我方的行迹与部署,仿若无形。其巧布兵力,或藏于山林,或隐于河谷,使敌难以窥探虚实,此为行无行;虽有挥臂指挥之能,却让敌人无法预判我方动向,似无臂可攘。其指挥信号或借自然之物,或用隐秘之法,令敌方摸不着头脑;虽面临敌人,却能使敌无法捉摸我方攻击之处,如无敌可扔。作战计划变幻莫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虽持有兵器,却让敌军不知我方何时何地会使出杀招,像无兵可执。此乃用兵之妙境,使敌在懵懂中陷入败局。古之名将,常以疑兵之计,虚虚实实,让敌军晕头转向,便是此理。”
怡宝又好奇地问:“老君,您说祸莫大于轻敌,这轻敌会带来如此大祸,可为何人们还会常常犯此错误呢?是因为被胜利冲昏头脑,还是有其他缘由呢?”
老子轻叹一声:“人性多有傲慢与自负,在些许胜利或自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