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不与而善胜敌。’”
怡宝又问:“那善用人者为之下呢?”
老子说:“老者最后提及,‘而善用人者,要懂得谦卑。有一位君主,他礼贤下士,不以自己的尊贵地位而傲慢待人。他能看到臣子们的长处,让他们各尽其能,无论是出身低微的谋士,还是勇猛的武将,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国家因此繁荣昌盛,此乃为之下而善用人。’”
小普听后,对怡宝说:“这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好深刻,就像老君说的三宝一样,这不争之德也是一种大智慧。”
怡宝点头称是:“是啊,在生活里若也能如此,定能避免许多纷争与烦恼。”
老子微笑着看着他们,接着说:“王翦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告别老者,回到自己的国家。此后,他不再仅仅依靠武力,而是更加注重谋略和智慧。在面对敌军时,他能克制自己的愤怒,冷静应对。他学会了用巧妙的战术战胜敌人,而不是一味地强攻。在军队中,他也放下了将军的架子,关心士兵,尊重下属的意见,让士兵们都对他忠心耿耿。”
“有一次,邻国来犯,敌军来势汹汹,在边境陈兵列阵,还不断派出使者辱骂挑衅。王翦的部下们都义愤填膺,纷纷请战,想要给敌军一个交训。但王翦只是平静地站在城楼上观望,他仔细分析着敌军的阵型和营地布置,发现敌军后方的粮草供应线路较为薄弱。于是,他派出一支精锐小队,悄悄绕到敌军后方,截断了他们的粮草。同时,他又在城中散布谣言,说国内的援军即将到来,且人数众多。敌军听闻后,人心惶惶。”
小普眼睛一亮:“这就是善胜敌者不与的做法吧。”
老子点头:“正是。王翦没有与敌军正面交锋,而是巧妙地运用策略,让敌军陷入困境。等到敌军粮草断绝,士气低落之时,他才率领大军出击,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经此一役,王翦的名声传遍四方,他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道德经的智慧。”
怡宝问道:“那他在用人方面又有什么故事呢?”
老子道:“王翦深知善用人者为之下的道理。他在军中广纳贤才,不论出身。有一位年轻的士兵,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智谋过人。王翦发现他的才能后,亲自找他谈话,给予他重要的任务,并且充分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