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和怡宝心中正回荡着对之前所讲内容的思索,对即将聆听的第六十七章又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小普暗自揣摩,这一章又会为他们开启怎样一扇通往“道”之奥秘的新大门,而怡宝则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老子的开示,仿佛一个等待聆听美妙故事的孩子。
老子目光平和,缓缓而言:“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不敢为天下先且成器长,其则必死。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小普听后,心中大为震动,不禁暗自思忖:“道之宏大,竟超乎寻常之想象,因它的广大无边,所以难以用平常事物比拟。这‘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无尽深意。慈为何能生勇?俭又如何能致广?这与世间常见的勇猛凭借武力、广博依靠扩张的观念大相径庭。”他的眼神中满是疑惑与探索的渴望,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怡宝也在心里不住地琢磨:“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人人都在追逐各种成就与荣耀,争强好胜之风盛行。而老君却倡导不敢为天下先,这该如何在现实中践行呢?还有这慈爱之心,在面对纷争与困难时,真的能如老君所言那般产生巨大的力量吗?”她那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迷茫与求知的光芒,手指轻轻绕着发丝,试图在自己的思绪中找寻答案。
小普率先打破沉默,问道:“老君,您说慈能生勇,可在常人眼中,勇敢多是与力量和果敢相关,慈爱往往被视作柔弱,这其中的转化之理,还请您为我们详解。”说罢,他目光专注地望着老子,心中满是期待。
老子微微点头,说道:“那是世人只见表象。真正的慈,是对万物生灵的悲悯与爱护。出于此慈心,当面对邪恶与不公时,便会涌起无畏的勇气去守护正义,去庇护弱小。这勇并非匹夫之勇,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重与担当,故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且坚定不移。”
怡宝听后,似懂非懂,接着问道:“老君,那俭能致广,是不是意味着节俭朴素便能积累起丰富的资源,从而实现广博的成就?但在